我們大部分考研的小伙伴都是來自二本三本的同學,有的同學安于現(xiàn)狀,覺得拿一個本科畢業(yè)證就可以了,該工作工作;有的同學想要追逐更高的平臺,向更高的目標進發(fā),把自己打造成“王者”。對于安于現(xiàn)狀,或者想改變卻對名校望而卻步的小伙伴,小編今天就聊一下好學校和不好的學校之間的區(qū)別。 一、一所不那么好的學校會使我們錯失什么?1、緊張感一所不是那么優(yōu)秀的高校,可怕的就是給你帶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安逸感。在這樣的學校里,你能找到聰明的同學,能找到用功讀書的同學,但就是很難找到比你聰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。 遲早有一天,等你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、那些能吸引風投的創(chuàng)業(yè)機會、那些留給下一輩配置社會財富的渠道,已經被這類人牢牢占據(jù)了。當然,慢慢你還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類人往往情商高、涵養(yǎng)好、家里也有背景。噢,對了,恰好還比你帥。然而這些人,你在你的*里,一個都沒見過,這個時候你才會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被*耍了,但是你已經很難去彌補了。就算你還能重新鼓起勇氣上路,但還能夠給你留下的路,已經很窄很窄了。 2、開闊的眼界層次相對較低的環(huán)境,可怕的地方不在于資源匱乏,而在于在該開闊眼界的年齡了人的眼界,在該嚴格要求自己的階段降低了要求的標準,而且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、根深蒂固的,“強者愈強、弱者愈弱”。在一些二本三本學校里,那些實際上能力絕不算出眾的人,因為矮子里面拔將軍的緣故,也會被樹立為榜樣。同時,學校又熱衷一輪又一輪地宣傳和神話這些人來鼓吹自己的辦學成績,而且越是層次低,學校的舉動越夸張,從掛紅榜到開專場報告會。于是,初入*的你,你會不由自主地認為:哇,過六級好厲害噢——于是你*四年連四級也沒過;哇,過會計從業(yè)好厲害哦——于是*四年你連個從業(yè)也沒考出來。 3、被拉開的差距由量變到質變與名校的同學相比,也許你們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沒有本質性的差別,可是四年的耳濡目染,讓你給自己的人生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,差距就不是高考的那些分數(shù)了。因為這四年你什么都沒學會,就學會了瞻前顧后,很多事情還沒了解和嘗試就已經預判,因為你扒拉扒拉周圍的人,好像做到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,而我不是大神,所以我一準做不到,周圍的環(huán)境了你的眼界、降低了你的標準。于是久而久之,你們的差別已經變成了質的差別。